中文名称 二异丙醇胺
CAS NO. 110-97-4
中文别名 2,2’-二羟基二丙胺;二(2-羟丙基)胺;2,2'-二羟基二丙胺;1,1ˊ亚氨基二-2-丙醇;2,2ˊ-二羟基二丙胺;N,N-二异丙醇胺;二(2-羟丙基)胺, 98+%,2'-二羟基二丙胺
英文名称 Diisopropanolamine
英文别名 1,1'-IMINOBIS(2-PROPANOL); 1,1'-IMINODI-2-PROPANOL; 1,1-IMINODI-2-PROPANOL; 1,1'-IMINODIPROPAN-2-OL; BIS(2-HYDROXYPROPYL)AMINE; DI-2-PROPANOLAMINE; DIISOPROPANOLAMINE; IMINODIPROPANOL; LABOTEST-BB LTBB000600; 1,1’-iminobis-2-propano; 1,1’-iminodi-2-propano; 1,1'-Imino-2-propanol; 2,2’-Dihydroxy-dipropyl-amine; 2-Propanol, 1,1'-iminobis-; 2-Propanol, 1,1'-iminodi-; Bis(2-propanol)amine; Di(2-hydroxy-n-propyl) amine; DI(2-Hydroxy-n-propyl)amine; DIPA commercial grade; DIPA low freeze grade 85
二异丙醇胺化学式蒸汽压0.003kPa/42℃
相对密度(水=1)0.99,(空气=1)4.59
闪点126.7℃
熔 点42℃
沸点249℃
分子结构式:
EINECS 203-820-9
分子式 C6H15NO2
白色结晶固体,有类似氨的味道
二异丙醇胺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,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.
不慎与眼睛接触后,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。
R36Irritating to eyes.
刺激眼睛。
危险标记 20(碱性腐蚀品)
侵入途径:吸入、食入、经皮吸收。
健康危害:本品蒸气对鼻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。对眼有强烈刺激性,接触后出现眼红肿、流泪、视力模糊及角膜损伤;可引起永久性眼损害。皮肤接触可引起红肿,长时间接触引起强烈刺激,甚至造成灼伤。口服出现恶心、呕吐和腹痛。
急性毒性:LD506720mg/kg(大鼠经口)
危险特性:遇明火、高热可燃。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。有腐蚀性。
实验室监测方法
高效液相色谱法,参照《分析化学手册》(第四分册,色谱分析),化学工业出版社
环境标准
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mg/m3
泄漏应急处理
隔离泄漏污染区,周围设警告标志,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,穿化学防护服。不要直接接触泄漏 物,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。用沙土、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,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。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,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。如大量泄漏,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。
防护措施
呼吸系统防护:必要时佩带防毒口罩。
眼睛防护: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。
防护服:穿工作服(防腐材料制作)。
手防护:戴橡皮手套。
其它:工作后,淋浴更衣。注意个人清洁卫生。
急救措施
皮肤接触:脱去污染的衣着,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。
眼睛接触:立即提起眼睑,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。或用3%硼酸溶液冲洗。立即就医。
吸入: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。就医。
食入:误服者立即漱口,给饮牛奶或蛋清。就医。
灭火方法:雾状水、二氧化碳、砂土、泡沫、干粉。
外观性状 白色结晶固体,有类似氨的气味
溶解性 与水混溶
熔点 42-45 ℃(lit.)
沸点 249-250 ℃745 mm Hg(lit.)
密度 1.004 g/mL at 25 ℃(lit.)
折射率 1.4615-1.4635
闪点 260 ℉
【用途一】用于天然气及炼厂气中脱除硫化氢和二氧化碳,用于纤维助剂、鞣革剂、杀虫剂、切削油等
【用途二】二异丙醇胺用作酸性气体的吸收剂,例如用来吸收天然气及石油炼制气中的CO2,H2S,合成氨工业中去除合成气中的CO2,干冰生产中用来浓缩CO2。另外还用于金属退火、惰性气体制造、电泳涂料的中和剂等。该品在乳化剂方面,应用于纤维助剂、鞣革剂、杀虫剂、切削油、涂料及蜡制品。二异丙醇胺与脂肪酸反应生成脂肪酸酰胺和脂,用作洗发剂的活性组分。
【用途三】二异丙醇胺用作酸性气体的吸收剂,例如用来吸收天然气及石油炼制气中的CO2,H2S,合成氨工业中去除合成气中的CO2,干冰生产中用来浓缩CO2。另外还用于金属退火、惰性气体制造、电泳涂料的中和剂等。
用于天然气及炼厂气中脱除硫化氢和二氧化碳,用于纤维助剂、鞣革剂、杀虫剂、切削油等
化学品安全说明书(MSDS)
危险性概述
【健康危害】本品蒸气对鼻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。对眼有强烈刺激性,接触后出现眼红肿、流泪、视力模糊及角膜损伤,可引起永久性眼损害。皮肤接触可引起红肿,长时间接触引起强烈刺激,甚至造成灼伤。口服出现恶心、呕吐和腹痛。
【环境危害】对环境有危害,对水体可造成污染。
【燃爆危险】本品可燃,具腐蚀性、强刺激性,可致人体灼伤。
急救措施
【皮肤接触】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,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。就医。
【眼睛接触】立即提起眼睑,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。就医。
【吸入】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保持呼吸道通畅。如呼吸困难,给输氧。如呼吸停止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。就医。
【食入】用水漱口,给饮牛奶或蛋清。就医。
消防措施
【危险特性】遇明火、高热可燃。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。具有腐蚀性。
【有害燃烧产物】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氧化氮。
【灭火方法】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,直至灭火结束。灭火剂:水、干粉、二氧化碳、抗溶性泡沫。
泄漏应急处理
【应急处理】隔离泄漏污染区,限制出入。切断火源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(全面罩),穿防酸碱工作服。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。小量泄漏: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、洁净、有盖的容器中。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,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。大量泄漏: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。
储运特性
【操作注意事项】密闭操作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。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,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,穿橡胶耐酸碱服,戴防化学品手套。远离火种、热源,工作场所严禁吸烟。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。避免产生粉尘。避免与氧化剂、酸类接触。搬运时要轻装轻卸,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。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。
【储存注意事项】储存于阴凉、通风的库房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。包装密封。应与氧化剂、酸类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。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。